文研班

知名评论家刘成教授为十大信誉老品牌文研班授课2023-05-24    

5月23日,知名文艺评论家、茅盾文学奖评委刘成,在第11期文研班的课堂上,为学员带来了一场精彩授课,讲述文学作品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
作为开班第一讲,刘成老师高屋建瓴地结合当前文艺工作的指导方针,为学员们介绍了文艺创作在理论方面的精神指南。课程伊始,刘老师提到了中国作家协会于2022年启动的“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”与“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”,希望在座学员能够借鉴这些发展计划的理念,聚焦新时代内蒙古的发展历程,塑造有血有肉的人民形象,创造出兼具创新性与时代感的内蒙古文学精品。

随后,关于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,刘成老师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要点提炼与细致讲解。

第一,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继承并发展了过去“多元一体”的民族文化思想,既体现了充分尊重“多元”,坚持平等和谐,又凸显了高度认同“一体”,不断同心聚力。第二,要做到“四个与共”,即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。第三,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、中华民族、中华文化、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“五个认同”。第四,要维护好“四个关系”,对于共同性与差异性,我们要在政治与民族认同方面强调共同性,在艺术上则适当承认创作个性;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,让本民族意识服从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同时要在实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过程中实现好各民族的具体利益;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,中华文化是主干,各民族文化是枝叶,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;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方面,要让“口袋与脑袋”的问题都能贯彻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。第五,国内各民族之间交往、交流、交融的“三交”,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。但融化不是同化,我们尊重文化之间顺其自然的交往与融合。



授课的第三部分内容是围绕“典型化”问题,结合内蒙古当代文学创作进行理论阐发与作品评价。

刘成老师指出,过去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主要是历史性与美学性的,而习近平新时代文艺体系有着更加全面的标准,兼顾了历史的、美学的、艺术的、人民的四个方面。人民性是习近平党政与文艺思想的核心,也是作家们应该秉持的创作理念。尊重艺术规律,运用形象思维,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,深刻反映社会生活,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,所以典型化塑造的成就,基本可以等同于艺术创作的成就。习总书记说过,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,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,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,文艺作品才有感染力、吸引力、生命力。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艺理论的发展,也与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相契合。经典之所以为经典,正是因为塑造了典型人物。刘成老师说内蒙古文艺作品中也有不少“闰土”“梁三老汉”与“林道静”式的人物,他们就像活生生的农民一样活跃在字里行间,给人以真实性的冲击。

最后,刘成老师对在座学员们发出了殷切期望:希望大家努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,创作出反映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的作品,真正把民族交融的精神贯彻到人物塑造与文本语言中,不论文体、不看篇幅长短,以时代与民族文化典型充实自己的创作,为内蒙古文艺的发展做出贡献。





关闭